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7:22:53  浏览:840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经2008年4月14日召开的第7次市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2008年4月14日第7次市长办公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一、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产生的新一届北京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制定本规则。

  二、市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努力使首都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三、市政府工作的准则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

  第二章 市政府组成人员职责

  四、市政府组成人员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执政为民,忠于职守,求真务实,勤勉廉洁。

  五、市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领导市政府的工作。副市长协助市长工作。

  六、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必须经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七、副市长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市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并可代表市政府进行外事活动。

  八、市政府秘书长在市长领导下,负责处理市政府的日常工作。

  九、市长离京(出差、出访)期间,由常务副市长主持市政府工作。

  十、市政府组成部门实行主任、局长负责制,由其领导本部门的工作。

  市审计局在市长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市政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顾全大局,精诚团结,维护政令统一,切实贯彻落实市政府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

  第三章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十一、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十二、贯彻执行国务院宏观调控政策,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促进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三、严格市场监管,推进公平准入,完善监管体系,规范市场执法,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十四、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政府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共安全。

  十五、强化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四章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十六、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加强重大决策前期的调查研究,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十七、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市级预算、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社会管理事务、地方性法规议案和规章、大型项目等重大决策,由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和决定。

  十八、各部门提请市政府讨论和决定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以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或发展规划为依据,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并经专家或研究、咨询、中介机构等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和合法性论证;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区县的,应事先征求意见;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必要时应举行听证会。

  十九、市政府在做出重大决策前,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直接听取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基层群众等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 坚持依法行政

  二十、市政府及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行政权力。

  二十一、市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地方性法规议案,制定规章,修改或废止不相适应的规章、行政措施或决定。拟订和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原则上都要公布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

  市政府规章实施后要进行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完善。

  二十二、各部门提请市政府决策的涉及法律的事项、提请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发的规范性文件,报送市政府前应经过法律论证和市政府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

  二十三、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按照规定及时报送市政府备案。涉及两个及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协调一致。市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办理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备案登记和审查工作。

  二十四、提请市政府讨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审议的规章草案由市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或组织起草,规章的解释工作由市政府法制机构承办。

  二十五、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第六章 推进政务公开

  二十六、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并设立新闻发言人,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二十七、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市政府及各部门制定的政策措施,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公布。

  二十八、凡涉及群众利益、需要群众广泛知晓的事项以及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均应通过政府网站、市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依法、及时、准确、主动地向社会公开。

  第七章 健全监督制度

  二十九、市政府要依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负责地报告工作、接受询问和质询;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

  三十、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接受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同时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整改并向市政府报告。

  三十一、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规章备案制度,及时撤销或修改违反法律法规的市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纠正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主动征询和认真听取区县政府及其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三十二、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对新闻媒体报道和反映的重大问题,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并向市政府报告。

  三十三、市政府及各部门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的畅通;市政府领导同志及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

  三十四、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严格责任追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第八章 加强廉政建设

  三十五、市政府及各部门要从严执政。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负责地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及失职、渎职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三十六、市政府及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公务接待,不得用公款相互送礼和宴请,不得接受区县和基层的送礼和宴请。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三十七、市政府组成人员要廉洁从政,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不得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关系、谋私利。

  第九章 会议制度

  三十八、市政府实行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制度。

  三十九、市政府全体会议由市长、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和市政府组成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的重要决定;

  (二)通报市人大、市政协会议情况;

  (三)部署市政府重要工作。市政府全体会议一般每年召开1至2次。

  根据需要,可安排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区县长列席;可邀请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领导同志和市委有关部委以及有关群众团体、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新闻单位负责人列席。

  四十、市政府常务会议由市长、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主要任务是:

  (一)研究审议需要向市委汇报、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和向市政协通报的重要事项;

  (二)讨论和通过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议案和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草案;

  (三)讨论地方性法规草案、审议市政府规章草案;

  (四)研究决定和部署市政府的重要工作、需要市政府统筹协调的重大活动;

  (五)研究决定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政府向市政府请示的涉及全市的重要事项;

  (六)通报和讨论其他重要事项。市政府常务会议一般每周召开1次,根据需要可安排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区县长列席;讨论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草案时可邀请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领导同志列席。

  四十一、根据工作需要,市政府可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有关专项工作和具体问题。

  四十二、提请市政府会议讨论的议题,由分管副市长协调并审核后提出,报常务副市长并市长确定;会议议题涉及多个部门、单位的,主办部门应在会前进行协调,有关部门应及时提出意见并经主要负责人签署;经协调仍达不成一致意见的,提请分管副市长或由相关市政府副秘书长协调;协调后意见仍有分歧的,主办部门应如实向市政府报告并在会议上做出说明。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组织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议题和会议材料应提前送达与会人员。

  四十三、市政府领导同志不能出席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向市长请假。市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其他需要参加会议的人员应按照通知要求出席会议。凡由于参加中央机关的会议、活动,或参加本市的外事活动,以及出差、出访、生病、休假等原因,不能出席会议的,应提前向市政府秘书长请假,由市政府办公厅汇总后向市长报告。

  四十四、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的纪要,由市长签发;市政府专题会议的纪要由主持会议的市长或副市长签发。

  四十五、市政府及各部门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市性工作会议,要减少数量,控制规模,严格审批。应由各部门召开的全市性会议,不得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召开,不邀请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出席,确需邀请的须报市政府批准。全市性会议尽可能采用电视电话会议等快捷、节俭的形式召开。

  第十章 公文审批制度

  四十六、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政府报送市政府的公文,应遵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北京市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细则》及有关规定。制定市政府规章,应遵守《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办法》。

  四十七、各部门报送市政府的请示性公文,如部门间有分歧意见,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主动协商,达成一致;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列出各方理据,并提出办理建议。

  四十八、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政府报送市政府的公文,由市政府办公厅统一处理,按照市政府领导同志分工呈批,重大事项报送常务副市长并市长审批。

  四十九、市政府领导同志审批公文时,应签署明确意见。对于一般报告性公文,圈阅表示已阅知;对于有具体请示事项的公文,圈阅表示同意请示的事项。

  五十、市政府发布的命令(令)、决定,向市人大或其常委会提出的议案及人事任免通知等文件由市长签署。

  五十一、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发公文,由市政府办公厅审核后,报市政府秘书长核转主管副市长签发。其中,重大事项报常务副市长并市长签发;以市政府名义制发的“请示”、“报告”,应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签发。

  五十二、凡属部门职权范围内事务、应由部门自行发文或联合发文的,不得要求市政府批转或市政府办公厅转发。

  五十三、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政府报送市政府的公文,由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政府的主要负责人签发,并严格按程序报送。除市政府领导同志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一般不得直接向市政府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

  五十四、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政府报送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的公文,凡不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北京市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细则》及有关规定的,应退回报文单位。

  第十一章 内事活动制度

  五十五、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和举办的活动,属市政府主办的由市政府办公厅商市委办公厅协调安排,统一报批。各部门和区县政府邀请市政府领导同志出席会议、活动均应事先向市政府行文,由市政府办公厅提出审核意见并按程序报批。市政府领导同志原则上不出席一般事务性活动。

  五十六、市政府领导同志参加内事活动应轻车简从,减少陪同,不准超标准接待。市政府领导同志一般不为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题词,不为出版物作序。特殊情况,须经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审批同意后安排。

  各部门和区县政府举办活动,一般不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领导同志出席。确需邀请的,应报市政府批准。

  五十七、市政府领导同志内事活动的宣传报道应从严掌握。由市政府组织或经市政府批准的重要会议和活动,市政府领导同志出席部门或区县政府举办的会议、活动,下基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等,均应按照市政府批准的方案宣传报道。

  第十二章 外事活动制度

  五十八、市政府副市级(含)以上领导同志出访,经分管外事工作的副市长审核,报市委书记、市长同意,按程序报国务院审批。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及各部门、区县政府、市属事业单位(不含市属高校、科研院所)和有关团体的局级正职行政负责人出访,经主管副市长同意,并经分管外事工作的副市长审核后,报市长审批。上述有关单位的局级副职行政负责人出访,由分管外事工作的副市长审批。市政府领导同志出访时的迎送事宜由市政府外办统一安排。

  五十九、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政府对外友好往来方面的活动,需要邀请市政府副秘书长以上领导同志出席的,均应提前一周以书面形式报市政府外办统一安排。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政府不得直接给市政府领导同志发送参加外事活动的请柬。

  第十三章 督查与考核工作制度

  六十、市政府及各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市政府的决定,市政府及各部门的督查机构要加强对决定事项执行情况的跟踪反馈,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市政府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实施后,市政府领导同志对分管部门的工作应进行认真部署,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协助市政府领导同志抓好落实工作。

  六十一、对市政府工作部门实行督查考核制度。重点考核市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市政府领导同志批示交办事项的办理情况等。市政府根据督查考核结果,对政绩突出、群众满意的部门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质量差、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给予批评。市政府及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对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各阶段的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及时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政令畅通。

  第十四章 请假报告制度

  六十二、市长离京出差(出访),应事前向国务院及市委报告。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离京出差(出访)、学习、休假,本人应事前向市长报告,经批准后,将外出的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等有关事项告市政府办公厅;出差(出访)、学习、休假回京后,应向市长报告有关情况,必要时通报市政府其他领导同志。

  六十三、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组成部门、特设机构、直属机构、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部门管理机构、直属行政执法机构等工作机构和各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离京出差(出访)、学习、休假,须提前向市政府办公厅履行请假手续。

  第十五章 作风和纪律

  六十四、市政府组成人员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严格遵守纪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六十五、市政府组成人员要坚决执行市政府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市政府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做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市政府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代表市政府发表讲话或文章,个人发表涉及未经市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或文章,事先须经市政府同意。

  六十六、市政府各部门发布涉及政府重要工作部署、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事项的信息,要经过严格审定,重大情况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六十七、市政府组成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和外事纪律,严禁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等,坚决维护政府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六十八、市政府组成人员要做学习的表率,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建设学习型机关。

  六十九、市政府领导同志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市政府特设机构、直属机构、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部门管理机构、直属行政执法机构等工作机构适用本规则。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关于当前办案中如何适用<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请示》的答复

国家工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关于当前办案中如何适用<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请示》的答复

1991年10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一九九一年九月二十四日《关于当前办案中如何适用<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请示》〔豫工商函字(1990)第56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贯彻<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原则分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属行政法规性文件。《意见》是对《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有关执法问题新作的补充和修改。
二、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照《意见》所确定的职责和权限,依据《意见》中有关分工的规定,在处罚中引用《条例》第二十四条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职责。


国家商检局关于贯彻《出口纺织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商检局


国家商检局关于贯彻《出口纺织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1987年5月22日,国家商检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纺织工业厅(局)、商检局:
经征求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意见,并会签纺织工业部生产司,现将《出口纺织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发给你们,在试行中遇有问题,请告国家商检局。

出口纺织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出口纺织品质量,增强我国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多创外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纺织工业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86)纺生字第45号关于发布《出口纺织品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直接生产出口纺织品的企业(注一),经考核合格取得“出口纺织品生产许可证”、“出口纺织品质量许可证”(以下简称生产许可证,质量许可证)后,方准生产出口纺织品,工业部门方可安排生产,外贸经营部门方可收购产品,并向国外申请认证标志。
第三条 对申请质量许可证的企业,应按规定进行考核,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和厦门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以下简称商检机构)会同纺织工业归口部门,外贸经营部门组织考核,考核合格后由商检机构颁发质量许可证。
第四条 考核小组由商检机构会同纺织工业归口部门、外贸经营部门分别选派技术精,懂业务,公正,有威信,并能坚持原则,有组织能力的同志组成,由商检机构任组长。

第二章 获得质量许可证的条件
第五条 申请质量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完整的生产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对技术工人培训考核制度。有一支能进行正常生产的熟练技术工人队伍和保证产品质量的生产设备。
(二)有从厂长到车间技术人员的各级技术责任制度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专业人员队伍。
(三)已经建立了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有一支能严格按照合同、标准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的检验人员队伍。
(四)建立了文明生产的管理与考核制度。
(五)产品质量符合合同、确认样、标准及国家商检局的有关规定。
(六)列入“种类表”内的商品半年内累计批次合格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考核期内国外无重大质量索赔。
(七)非“种类表”内商品正式抽验五批,商检合格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第六条 对符合本办法第五条各项条件的出口纺织品企业,按《出口纺织品质量许可证考核办法(试行)》(见附件一),考评达四百分者,可获得质量许可证。

第三章 质量许可证的申请、考核和颁发
第七条 自查符合申请质量许可证条件的纺织品企业,可向当地商检机构登记,领取并填写《出口纺织品质量许可证申请书》一式四份,由当地纺织工业归口部门,外贸经营部门同意后报当地商检机构。
第八条 商检机构接到质量许可证申请书和自查报告后,应首先审核申请单位的“必备条件”是否具备,检验其产品是否合格,然后经考核小组按《考核办法》考核合格后,由商检机构按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审核发证并向国家商检局备案。经考核不合格的企业,限期整顿改进,半年后方可重新申请复查。
第九条 已取得质量许可证的企业,产品类别(注二)有变动时,应及时向当地商检机构申请变换产品,经检验和考核合格后方可生产该产品。

第四章 出口检验和监督管理
第十条 对已取得质量许可证的企业,产品出口前,商检机构根据有关规定和质量情况进行分类检验和监督管理,并根据质量的变化情况随时调整其类别。
(一)对列入实施法定检验的纺织品的生产企业,分三类实行检验和管理。
一类企业:产品质量稳定,国外反映较好,商检机构在一年内或连续检验一百批产品,批次合格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商检机构采取不定期抽验办法,每月抽验批数不少于百分之十(量小的不少于两批),其余可凭商检机构认可的工厂检验员手签合格证和原始检验记录单审核换证放行,发现有问题时,及时进行复查(以下同)。

二类企业:产品质量一般稳定,国外无不良反映,商检机构在一年内或连续检验一百批产品,批次合格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商检机构采取抽验办法,抽验批数不少于百分之三十,其余可凭商检机构认可的工厂检验员手签合格证和原始检验记录单审核换证放行。
三类企业: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国外有反映,质量问题较多,商检机构在一年内或连续抽验一百批产品,批次合格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下,商检机构抽验批数不少于百分之五十,必要时实施批批检验。
(二)对未列入实施法定检验的纺织品生产企业,商检机构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分类管理办法。
第十一条 商检机构对已经取得质量许可证的企业,实行认可检验员制度,认可人员考核条件,职责及义务,按国家商检局制定的《出口商品生产、供货单位检验员考核认可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 领证企业必须定期向当地商检机构和纺织工业归口部门报告出口产品质量情况、产品技术条件的重要变更情况、国外索赔、退货情况以及重大质量事故与处理情况。接受当地商检机构对生产出口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三条 外贸经营部门在向商检机构办理出口报验手续时,必须附工厂认可检验员手签的产品检验合格证和原始检验记录单等。
第十四条 外贸经营部门应向生产部门和商检机构提供国外对出口纺织品质量的反映、索赔情况、市场情况及年、季度出口计划等。

第五章 质量许可证的管理
第十五条 质量许可证有效期三年,在有效期内,当地商检机构除正常的监督检查外,必要时进行全面复查。
第十六条 在质量许可证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当地商检机构检查确属生产企业责任者,吊销质量许可证:
(一)国外客户一年内两次确因生产企业原因发生质量索赔和退货。
(二)一年内商检检验批次合格率低于百分之八十。
(三)商检机构对领证企业复查时,发现不符合发证条件,在限期内仍不改进者。
质量许可证被吊销半年后,方可重新办理申请手续。
第十七条 在质量许可证有效期满前半年内,获证单位可向当地商检机构申请办理下一有效期的接转手续,逾期不办者,证件自然失效。商检机构在收到接转申请后,应按第八条规定对申请单位进行全面或重点复查,合格后予以办理接转手续。
第十八条 质量许可证不准伪造、涂改、转让、冒用,违者吊销质量许可证,并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检验和考核工作中所需费用,由申请单位承担。
第二十条 各地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本办法的补充、修改及解释权归国家商检局,未尽事宜由各地生产、外贸、商检三方协商解决。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达之日起执行。

附件:一、《出口纺织品质量许可证考核办法(试行)》
二、登记表(略)
三、出口纺织品质量许可证申请书(略)
注一:指省、市有计划安排直接出口纺织品的、财务和外贸直接结算、享受外汇分成的企业,包括分厂、加工点、定点厂、联办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
注二:产品分类参考
1.原色布类;
2.印染布类;
3.色织布类;
4.装饰品类(包括工艺品中的抽纱类);
5.麻织品类;
6.毛织品类;
7.丝织品类;
8.针织品类;
9.纱线类;
10.丝类。

附件:出口纺织品质量许可证考核办法(试行)
一、本办法根据《出口纺织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
定制定,是对企业考核的具体化。
二、对企业及其产品的考核发证标准,是执行必备条件与综合评
分相结合的办法,在首先满足必备条件后,方可进行综合评
分,合格后予以发证:
1.必备条件全部符合。
2.工厂综合考核评分400分以上。
三、必备条件:
1.抽样检查申请质量许可证的产品必须符合合同、确认
样、标准及国家商检局的有关规定。
2.法检商品半年内累计批次合格率在百分之八十及以上,
考核期内国外无重大质量索赔。
3.非法检商品正式抽验五批,商检合格率在百分之八十以
上(摸底抽验不计合格率)。
四、企业综合考核评分办法:
按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工厂人员素质、文明生产等五个方面进行检查、评分,五个方面满分为500分,各小项标准分数扣完为止,不给负分。已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考核时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两项,可不再重复考核。考核评分办法详见附表。
出口纺织品质量许可证考核评分表
一、技术管理(基本分90分)
------------------------------------------------------------------------------------------------------------------------------
序 | | | | 基 | 实 |
| 检查项目 | 检 查 内 容 | 评 分 方 法 | 本 | 得 | 备 注
号 | | | | 分 | 分 |
------|--------------|------------------------------------|------------------------------------|------|------|----------
1 | 查产品设计、| (1)任意抽5份生产设计、工艺文 | (1)每残缺一张扣2分。 | 10| |
|工艺文件的完整|件,检查完整性。 | | | |
|性、统一性和正| (2)任意抽查5份生产设计、工艺 | (2)一种不统一的扣2分。 | 10| |
|确性 |文件,检查统一性。 | | | |
| | (3)任意抽查5份生产设计、工艺 | (3)技术上每出现一处差错或签审 | 15| |
| |文件,检查技术上有无错误、更改、 |手续不齐全,每项扣5分。 | | |
| |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 | | |
2 | 查质量标准和| (1)检查产品从原料到成品所使用 | (1)每缺一种标准或检验依据扣 | 15| |
|检验依据 |的现行标准、协议、标样、合同文件 |15分,每缺一项签字手续扣5分。 | | |
| |等生产、检验依据的审批签字手续是 | | | |
| |否齐全。 | | | |
| | (2)检查现行标准和检验依据是否 | (2)有一处不符扣5分。 | 10| |
| |符合出口合同和有关规定。 | | | |
3 | 查管理制度和| (1)检查是否建立了从技术厂长或 | (1)未建立者扣10分,不健全者每| 10| |
|执行情况 |总工程师到车间技术人员的各级技术 |发现一项扣2分。 | | |
| |责任制。 | | | |
| | (2)任意抽查车间10道工序,检查| (2)有一道工序未执行者扣5分, | 20| |
| |工艺纪律执行情况。 |机台工艺上机率达不到85%及以上的 | | |
| | |扣20分。 | | |
| | | | | |
------------------------------------------------------------------------------------------------------------------------------
二、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设备、检测器具、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基本分130分)
------------------------------------------------------------------------------------------------------------------------------
序 | | | | 基 | 实 |
| 检查项目 | 检 查 内 容 | 评 分 方 法 | 本 | 得 | 备 注
号 | | | | 分 | 分 |
------|--------------|------------------------------------|------------------------------------|------|------|----------
1 | 查生产管理机| (1)检查是否有完整的生产管理体 | (1)未建立者扣10分,不健全的 | 10| |
|构和管理制度 |系和指挥调度管理制度。 |缺一项扣2分。 | | |
| | (2)检查出口产品是否均衡生产和 | (2)检查前三个月的出口生产情 | 15| |
| |按时完成出口任务。 |况,按2、3、5、生产的扣5分,按 | | |
| | |1、2、7生产的扣10分,不能按时 | | |
| | |完成出口任务的扣5分。 | | |
2 | 查生产设备 | (1)抽查三台生产设备的技术资料 | (1)每缺一项扣2分,没有的扣5 | 5 | |
| |和档案是否齐全。 |分。 | | |
| | (2)抽查三台生产设备的交接班记 | (2)未按规定保养的扣5分,记录 | 10| |
| |录、和维修保养记录,了解维修保养 |记载的故障未及时修复的扣2分。 | | |
| |的状况。 | | | |
| | (3)查看6~12个月内工厂设备自|(3)设备完好率低于90%扣15分。| 15| |
| |查和上级检查结果。 | | | |
3 | 查工艺装备 | (1)任意抽取二种主要半成品,检 | (1)每缺一种扣2分。 | 10| |
| |查生产过程中,主要工序的加工工艺 | | | |
| |装备是否齐全。 | | | |
| | (2)任意抽查主要工装5套,按要 | (2)每缺损一处扣1分,少一种图 | 15| |
| |求检查有无缺、损零件、精度是否良 |纸扣2分,主要精度项目达不到工装 | | |
| |好。 |图纸要求的扣2分。 | | |
| | (3)检查有无工装管理制度及执行 | (3)无制度者扣15分,不健全或贯| 10| |
| |情况。 |彻不力者扣3分。 | | |
------------------------------------------------------------------------------------------------------------------------------
(续)
------------------------------------------------------------------------------------------------------------------------------
序 | | | | 基 | 实 |
| 检查项目 | 检 查 内 容 | 评 分 方 法 | 本 | 得 | 备 注
号 | | | | 分 | 分 |
------|--------------|------------------------------------|------------------------------------|------|------|----------
4 | 查检测器具 | (1)抽查产品生产过程中5道重要 | (1)每缺一种扣5分。 | 20| |
| |工序,看质量检测器具是否齐全,满 | | | |
| |足需要。 | | | |
| | (2)检查检测器具校对制度是否建 | (2)未建立的扣20分,执行不严的| 20| |
| |立和执行。 |扣5分。 | | |
| | 在计量室、理化室及生产现场任抽 | 一台仪器无合格证或超期使用的扣 | | |
| |三台仪器,五把通用检量具。 |10分,检量具有一把不合格的扣5 | | |
| | |分。 | | |
| | | | | |
------------------------------------------------------------------------------------------------------------------------------
三、质量管理(基本分140分)
------------------------------------------------------------------------------------------------------------------------------
序 | | | | 基 | 实 |
| 检查项目 | 检 查 内 容 | 评 分 方 法 | 本 | 得 | 备 注
号 | | | | 分 | 分 |
------|--------------|------------------------------------|------------------------------------|------|------|----------
1 | 查组织机构是| (1)大中型厂是否建立了全面质量 | (1)未建立的扣15分,查看工厂质| 15| |
|否健全 |管理机构,小型厂是否建立了相应的 |量会议记录和质量管理机构活动情 | | |
| |质量管理机构或配备了专职人员并由 |况,厂长很少关心或工作开展不力的 | | |
| |正厂长直接领导。 |扣5分,专职检验员不由正厂长直接 | | |
| | |领导的扣10分。 | | |
| | (2)车间专职检验员(不含车间检 | (2)车间专职检验员未由厂检部门 | 15| |
| |验工)是否由厂检部门集中领导,厂 |集中领导的扣15分,无质量否决权扣 | | |
| |检部门是否有质量否决权,专职检验 |15分,发现各级领导不尊重质检部门 | | |
| |员数量是否达到规定的比例。 |的意见,重数量轻质量情况的一次扣 | | |
| | |5分,专职检验员未达到主管部门规 | | |
| | |定比例的扣10分。 | | |
| | (3)车间班组是否建立了质量管理 | (3)未建立的扣10分,工作开展不| 10| |
| |机构和配备了质量管理人员。 |力的扣3分。 | | |
2 | 查产品质量指| (1)工厂是否根据出口需要或行业 | (1)查看近一年工厂方针、计划文 | 10| |
|标 |的要求,制定了质量指标和保证措 |件,无质量指标和保证措施的扣10 | | |
| |施。 |分。 | | |
| | (2)质量指标与保证措施是否落实 | (2)有一级未落实的扣10分,上级| 10| |
| |到部门、班级和个人,有无检查考 |下达的指标一项未完成的扣5分,没 | | |
| |核。 |有定期检查的扣2分。 | | |
3 | 查产品质量控|(1)检查进厂原材料、染化料及外加 | (1)查看原始记录,入库检验凭证,| 10| |
|制 |工点产品等有无质量把关制度。 |及外加工点质量检验制度,发现无记 | | |
| | |录,无凭证,无制度的每项扣5分。 | | |
------------------------------------------------------------------------------------------------------------------------------
(续)
------------------------------------------------------------------------------------------------------------------------------
序 | | | | 基 | 实 |
| 检查项目 | 检 查 内 容 | 评 分 方 法 | 本 | 得 | 备 注
号 | | | | 分 | 分 |
------|--------------|------------------------------------|------------------------------------|------|------|----------
| 查产品质量控| (2)检查产品是否已经建立了制造 | (2)未建立保证体系的扣10分,无| 10| |
|制 |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工序是否 |管理点的扣5分,管理点没有达到稳 | | |
| |已建立管理点。 |定质量目的的扣5分。 | | |
| | (3)检查检验制度是否齐全,贯彻 | (3)查看各生产环节的检验制度, | 10| |
| |是否有力,不合格品有无标志、隔 |有否旬检月评制度,统一目光、统一 | | |
| |离,与合格品有无混淆现象。 |操作制度等,少一种扣2分,发现等 | | |
| | |级混淆一次扣10分。 | | |
| | (4)检查工厂奖励制度是否体现了 | (4)没有体现的扣10分,执行不认| 10| |
| |质量否决权。 |真的扣5分。 | | |
| | (5)检查是否建立了产品质量档 | (5)查看各种原始记录和样品,每 | 10| |
| |案,包括各种原始记录和样品。 |缺一项扣3分,未建立产品质量档案 | | |
| | |的扣10分。 | | |
| | (6)检查是否建立了质量信息管理 | (6)未建立制度的扣10分,不健全| 10| |
| |制度和分析处理信息工作。 |的扣2分。查6—12个月内信息单5 | | |
| | |—10份,发现重大质量问题不及时处 | | |
| | |理的扣10分。 | | |
| | (7)检查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情 | (7)未建立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 10| |
| |况。 |)扣10分,管理小组活动无记录扣2 | | |
| | |分,无管理制度扣2分,活动情况流 | | |
| | |于形式扣3分。 | | |
| | (8)检查有无为用户服务的机构与 | (8)没有机构或专职人员的扣5分,| 10| |
| |制度,是否认真执行。 |没有服务制度的扣5分,查看12个月 | | |
| | |内用户反映实例5起,发现在登记、处 | | |
| | |理、反馈效果上有问题的一处扣1分。 | | |
------------------------------------------------------------------------------------------------------------------------------
四、工厂人员素质(基本分70分)
------------------------------------------------------------------------------------------------------------------------------
序 | | | | 基 | 实 |
| 检查项目 | 检 查 内 容 | 评 分 方 法 | 本 | 得 | 备 注
号 | | | | 分 | 分 |
------|--------------|------------------------------------|------------------------------------|------|------|----------
1 | 查领导人员素| 检查领导干部是否熟悉工厂概况, | 抽厂级领导和车间(科室)领导各二 | 15| |
|质 |主要产品特点(性能、用途)、质量指 |名进行座谈,了解领导熟悉质量工作 | | |
| |标、状况、薄弱环节等。 |的情况酌情评分。 | | |
2 | 查工程技术人| 检查技术人员数量和素质能否适应 | 抽3—5名设计、工艺、标准部门 | 15| |
|员素质 |工厂生产的需要。 |的技术人员提出产品技术问题,回答 | | |
| | |较差的酌情扣分。 | | |
3 | 查检验人员的| 检查检验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能否适 | 专职检验人员比例达不到有关规定 | 15| |
|素质 |应生产的需要。 |酌情扣分,检验人员技术等级低于生 | | |
| | |产工人的酌情扣分。抽3—5名检验 | | |
| | |人员进行应知应会口试或座谈,回答 | | |
| | |较差的酌情扣分。 | | |
4 | 查技术工人素| 检查工厂是否建立了对工人进行技 | 无制度的扣5分,实施不得力扣2 | 15| |
|质 |术培训和考核制度、技术工人的素质 |分。抽5—10名技术工人座谈进行应 | | |
| |如何。 |知应会口试,回答较差的酌情扣分。 | | |
5 | 查全面质量管| 检查工厂职工教育计划,有无全面 | 无计划的扣10分,有计划实施不得 | 10| |
|理教育情况 |质量管理教育的内容,并贯彻执行。 |力的扣5分。 | | |
| | | | | |
------------------------------------------------------------------------------------------------------------------------------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