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和落实确保文物安全的紧急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0:38:12  浏览:868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和落实确保文物安全的紧急通知

国家文物局


关于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和落实确保文物安全的紧急通知

文物政发〔2008〕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文管会),局各直属单位:
2008年2月10日,韩国国宝古建筑崇礼门被烧毁,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映。2月14日,我局针对此事印发《关于加强文物消防工作的紧急通知》(文物政发〔2008〕9号),要求进一步切实加强文物安全防范工作,落实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纪念馆、考古所等文物收藏单位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消防工作,确保文物安全。
韩国崇礼门发生火灾的原因,一是有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没有落实,火灾发生后不能正确应对,耽误了灭火最好时机;二是文物安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看护责任不落实;三是管理工作薄弱,日常管理交由保安公司,火灾发生时无人值班,行政管理部门缺乏监督管理和巡查制度;四是管理体制不顺,基础工作薄弱,崇礼门的古建筑档案不全,给修复工作造成困难。鉴于类似问题在我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确保文物安全,现就有关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文博单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工作。根据《国家文物局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管理办法》,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都必须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特别要会同当地消防部门制定消防应急预案,文物行政部门的应急预案要和各级文博单位的应急预案相衔接,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二、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工作。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应急预案的落实、执行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工作,提高本单位职工的应急处理能力。特别是对火灾的预防要进行全员培训。对各类突发事件要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值班人员要遵守值班规定,坚守岗位,不得脱岗。要加强与公安消防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建立联合培训、演练检查等制度。
三、加强文物安全保卫机构建设。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单位主要领导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文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文物安全保卫机构建设,充实保卫队伍,其文物安全经费必须得到优先保障和增加。
四、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文物火灾事故、文物被盗、被毁等文物案件和突发事件的上报工作。各单位要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请及时上报文物案件和火灾事故的通知》(文物办函〔2004〕1620号)有关要求,及时上报发生的各类文物案件和突发事件,不得延报、瞒报和谎报。
五、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在做好消防安全检查的同时,积极消除隐患,要在经费上优先安排消防供水、报警设备和灭火器材的配置,遇有难于解决的问题要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文博单位要切实抓好应对盗窃、火灾等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案工作,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要认真总结经验,吸取韩国古建筑崇礼门火灾的教训。要规范古建筑内用火、用电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监督检查职责,强化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文物安全。
特此通知。

国家文物局
二○○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东省节约能源管理办法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节约能源管理办法
广东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节约能源管理暂行务例》的规定,结合我省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省城乡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部队、团体、个人使用和管理能源,必须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能源,是指原煤、洗煤、焦炭、原油、重油、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电力、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蒸气、水力、薪柴等。
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指通过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和经济结构合理化等途径,少用、代用和合理使用各种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尽可能低的能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 节能管理体系 
第四条 县以上(含县)人民政府建立节能办公会议制度。办公会议由分管能源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主持,日常工作由所属经委、计委分工负责。
节能办公会议的任务是:研究贯彻国家节能方针、政策;审查本辖区节能规划及改革措施;部署和协调本辖区城乡的节能工作。
第五条 省、市(地)经委、计委,年综合耗能(折标煤,下同)二十万吨以上的省直厅、局(总公司),必须设立节能办公室;县(市)经委、计委,市(地)、县(市)所属的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年综合耗能二十万吨以下的省直厅、局(总公司),必须指定专(兼)职节能管理人
员或设立节能办公室。
节能办公室和节能专(兼)职管理人员,(以下统称行政节能管理机构)的职责是:组织本地区、本行业实施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制订节能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技术改造措施;统筹、协调各部门完成各项节能任务;组织节能考核、评比和奖惩工作。
省三电办、节油办、节燃办分别负责协调和指导全省电力、成品油、燃料油和煤的节约工作。
第六条 年综合耗能一万吨以上的企业(以下简称重点耗能企业),要设立节能管理机构,并建立厂、车间(分厂)、班组三级节能网,企业主要负责人要主管节能工作;年综合耗能一千吨以上一万吨以下的企业,要有相应机构或专(兼)职节能管理人员;年综合耗能一千吨以下的企
业,要明确节能管理人员。
企业节能管理机构和节能管理人员的职责是:接受行政节能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落实本企业的节能措施;制订本企业节能规划、年度计划和技术改造措施;改善能源科学管理;组织实施奖惩制度;开展节能宣传、评比和人员培训工作;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节能工作任务。
第七条 各级行政节能管理机构,同时是所辖地区或者所属企业执行本办法的监督机关,可委托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或其他有关单位,对所辖地区或者所属企业的生产、生活用能进行监测和检查。

第三章 节能基础工作 
第八条 单位和居民用能必须计量。
第九条 为开展节能工作,企业必须做到:
(一)建立、健全能耗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企业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我省有关重点企业能源统计报告制度的规定,按隶属关系定期向统计部门、行政节能管理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报送能源统计报表,并抄送当地能源供应部门。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国家经委《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试行)》(以下简称《通则》)、国家计量局《工业企业计量工作定级、升级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新建、扩建企业的能源计量检测率,必须达到《通则》第二期的要求
(三)切实执行各项节能标准(节能标准由省标准计量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四)把各项能耗定额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机台,建立能源使用承包责任制。
(五)每季度进行一次能耗分析,开展能量平衡工作。重点耗能企业实行综合能耗考核和单项消耗考核制度。
(六)把培训节能技术人员纳入企业职工教育计划。企业主管节能工作的领导、管理人员、有关的操作工人都必须接受节能技术培训。培训考核成绩列入职工全面考核的内容。
第十条 各级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会同能源供应部门,根据国务院主管部门制定的综合能耗考核定额和单项能耗定额,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订主要耗能产品、机具的能耗定额,报同级经委、财政部门审批。能耗定额每两年核定一次。
第十一条 各级文教部门要积极培养高、中级能源管理人才,注意对中、小学生灌输能源知识,培养节能意识。
第十二条 各级宣传部门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采取各种形式,积极宣传节能方针、政策和节能科技,提高全民对节能工作的认识。

第四章 能源供应管理
第十三条 各地能源供应部门按下列原则供应和管理能源:
(一)根据企业能源管理水平、产品能耗和综合经济效益,择优供应能源。
(二)定量包干,按时核消,节约部分企业留用,不扣减供应指标。
(三)按质论价,建立燃料分析检验制度,在供应燃料的同时,负责向用户提供燃料的工业分析和发热量数据。
(四)对各种运输车辆、船舶、拖拉机和主要用油机具,按单车、单机定期核定用油量,按计划凭证择优供应平价油。
第十四条 严格控制烧油,新开烧油户必须按国家计委《关于烧油项目审批问题的通知》办理审批手续。
确定以烧煤代替烧油的企业,必须在限期内完成改造。
第十五条 严格执行计划供电和计划用电制度。供、用电双方必须遵守《全国供用电规则》及《广东省供用电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

第五章 合理用能
第十六条 凡地方新建高耗能工业项目和需要恢复、发展的小高炉、小转炉、小电炉、小轧机、小火电、小型有色金属冶炼、电解、土法炼焦项目,必须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部门批准。
第十七条 企业用热要执行国家标准计量局颁发的《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有关规定。
第十八条 严禁擅自扩大锅炉容量。企业新增锅炉或改造锅炉需要扩大锅炉容量的,必须提出申请,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行政节能管理机构、劳动部门、燃料供应部门审批。
第十九条 农村电网供电,十千伏线路供电的半径不得超过十五公里;三十五千伏线路供电的半径不得超过四十公里。
第二十条 供、用电部门必须执行国家水利电力部、物价局联合颁发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有关规定,提高功率因数,避免或减少无功电力的远距离输送,实现无功电力的就地平衡,以及输电、变电、配电、电网的分级平衡。
第二十一条 企业用电必须执行国家标准计量局颁发的《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 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热用户用气量达到一定规模并有常年稳定热负荷的地区,应实行热电联产或集中供热。实行热电联产的必须执行“以热定电”的原则。
供电部门应扶持和鼓励企业自备热电站,利用余热、余压发电,不得扣减供电指标,并在符合电网安全的条件下,允许其并网。
第二十三条 凡有空调装置的建筑物,必须具有良好的隔热密封性能,并制定冷暖温度、换气时间、换气次数、换气量等管理规则。
宾馆、办公室、住宅使用空调设备,室内温度夏天不得低于25℃,冬天不得高于20℃。
第二十四条 开发烟煤和油母页岩的无烟燃烧技术,扩大民用煤资源。
第二十五条 推广省柴、节煤炉灶,凡热效率低于百分之二十的炉灶,必须更新或改造。
第二十六条 生产煤炉、柴炉的工厂(单位),其产品必须进行技术鉴定,经当地行政节能管理机构批准后才能投产。
第二十七条 积极发展薪炭林。林业部门应将发展薪炭林列入部门规划。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能源,实行多能互补,以替代和节约常规能源。

第六章 推进技术进步
第二十八条 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必须执行节能设计规范、准则和规定。申报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时,其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必须附有合理利用能源的专题论证。主管部门审批项目时,必须有同级行政节能管理机构参加。
第二十九条 重大节能项目,必须经所属的行政节能管理机构同意的设计、咨询单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或可行性研究。
第三十条 列入省、市(地)年度计划的节能技改项目,其所需材料应纳入省、市(地)的分配计划,物资部门要积极组织供应。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安排一定的财力用于节能技术改造(包括农村节能)。地方超收的能源交通建设基金的留成部分,每年应按不少于百分之二十的比例返还企业,用于节能技术改造。
第三十二条 企业节能技术改造资金,主要从企业折旧基金和留用的生产基金中安排解决。主要产品能耗高于本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必须把降低耗能列为企业技术改造的重点,优先纳入计划和安排资金。
第三十三条 国家对节能技术改造和建设项目采取扶持政策。企业使用节能贷款,允许在交纳所得税前,以自有资金和贷款项目新增利润、折旧基金归还贷款。在银行规定的还款期内,用上述资金仍不足以归还贷款时,可向税务机关申请,按现行税收管理体制规定的权限经批准后,适
当减免贷款项目新增的产品或增值税,用于归还贷款。
对于社会效益大而企业效益小的节能项目,经省级行政节能管理机构批准,可酌情给予贴息贷款,实行优惠利率或豁免本息。
第三十四条 对研制、生产、使用和销售节能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鼓励政策;对生产、使用、销售国家已公布淘汰的机电产品和超过能耗标准的设备者,采取限制和惩罚措施。
第三十五条 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需要和条件,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站)。
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站)可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共同开展节能应用技术研究,为企业提供节能咨询、能源测试等服务。

第七章 奖励和处罚
第三十六条 省级行政节能管理机构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系统所属企业执行本办法的情况,每年组织一次企业节能定级(升级)评定活动。
第三十七条 符合第九条(一)、(二)、(四)、(五)项规定的国营工业、交通企业,可按国家经委、财政部、劳动人事部颁发的《国营工业、交通企业原材料、燃料节约奖励试行办法》和我省的有关规定,提取燃料节约奖,资金可纳入成本。
第三十八条 对提出节能合理化建议者、在节能技术改造工作中成绩显著者,按国家《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规定给予奖励。
第三十九条 在节能科研、技术改造、科学管理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者,按《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实施办法》授予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四十条 对违反第十四条规定的,能源供应部门停止供油。
第四十一条 对违反第十六、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处以二千元至五千元罚款,并停供能源、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十二条 对违反条十八条规定,擅自扩大锅炉容量的,处以二千元至五千元罚款,并停供能源、限期改正。
第四十三条 对违反第十七、第十九、第二十一、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处以所浪费能源价值二至四倍的罚款,并限期改正。
第四十四条 凡用能超过产品及机具能耗定额的,按国家计委、经委、能源委、财政部、物价总局、物资总局联合颁发的《关于印发〈超定额耗用燃料加价收费实施办法〉的通知》执行,并扣减能源供应指标。
用能超过能耗定额的车辆,由能源供应部门责令其限其改造,逾期不改者,减供或停供平价油。
第四十五条 对阻挠、回避或拒绝节能监测单位检查的,处以五百元至一千元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造成能源严重浪费的企业,由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或处以五十元至一百元罚款。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第四十一、第四十二、第四十三、第四十五条有关罚款的规定,由行政节能管理机构委托的节能监测单位执行,并按《广东省罚款管理暂行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经济委员会负责解释。省经济委员会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各项实施细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7年3月24日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我省可以延长办案期限的地区的决定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我省可以延长办案期限的地区的决定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1984年9月26日河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事案件办案期限的补充规定》第二条“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的刑事案件,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侦查羁押期限和一审、二审期限不能办结的,可以适当延长办案期限”,“可以延长办案期限的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由省、自治区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定”的精神,河北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以下四十六个县的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山区和草原,可以延长办案期限:
围场、丰宁、隆化、滦平、宽城、兴隆、平泉、张北、沽源、阳原、康保、尚义、赤城、蔚县、崇礼、涿鹿、怀安、万全、怀来、阜平、涞源、易县、唐县、涞水、曲阳、平山、灵寿、行唐、元氏、赞皇、涉县、武安、磁县、邢台、沙河、临城、内邱、承德、宣化、青龙、卢龙、抚宁
、迁西、迁安、遵化、满城。



1984年9月26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